新闻资讯

酒博会 | 中国酒业国际化路径痛点在哪里?

发布时间:2018-09-17

第一,品牌国际化,如何让中国品牌可感知?

中国酒业品牌的国际化一定要以文化为根基,以国际共同认知的语言为手段。比如,汾酒推出的欧洲巡展——“让世界看到骨子里的中国”,什么是骨子里的中国?仅仅是汾酒悠久的历史吗?能代表骨子里的中国不仅仅是酒的历史、文化,还有大国复兴的梦想,春秋战国,先秦古代,盛世唐朝的人以及他们高尚的气节、品性,而这些也是外国人在研究中华传统文化可以看到、读到、感知到的。
 
在品牌沟通上,比起中国白酒品牌传递的历史文化,或者权贵象征,国际酒业品牌所倡导的“环保,有爱,精益求精”等价值观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
 
正如青岛啤酒董事长黄克兴所言:“一个国际化的公司,价值链的每一个环节你都要做到全球最优的,把全球最优质的资源为你所用。”这才是一个国际化品牌的打法。
 
第二,中国酒类产品国际化必须迈过的门槛
从产品国际化分析,在酒精度,口感,出口标准等方面,中国酒业的不规范发展都成了阻碍国际化的因素。
首先,适应国外烈酒的酒精度标准。
 
目前,国际上通行的烈酒酒精度大概在40-42度左右,而我们中国白酒最常见的酒精度是52度,53度。很多外国人在第一次喝白酒的时候,感觉不习惯,一是香味太浓,二是口感偏辣。面对不同于国人的需求,洋河酒业推出的淡雅,绵柔在很大程度对此前“传统中国白酒”做了一些改变,因此在近年的国际化推广中,很受欢迎。
 
其次,产品标准如何取得国际标准的认可、认证。
 
目前,很多大中型酒企都想去国际市场掘金,但是白酒出口的标准是什么?大家并不清楚。没有统一的“中国白酒出口标准”,无疑瞎子摸象。
 
中国酒协秘书长宋书玉曾表示,“一带一路”倡议给中国白酒国际化带来新机遇,然而中国酒业要走出去,国家在政策法律、技术标准体系、文化和消费这几方面要做好,否则国际化就是没有方向的、盲目的。“
 
第三,酒类到底该归为工业产品还是农业产品?
 
“中国酒业的繁荣一定不是一种或者某几种香型独大,而是百花齐放。”在谈到中国酒业发展未来,中国酒类收藏专家、江西曾品堂创始人曾宇说。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黄酒如古越龙山,葡萄酒如张裕,白酒如汾酒、竹叶青等都曾是畅销海内外的好酒。“酒本身是一种带有风土文化的地域特色产品,正如西凤酒烈,老窖酒香,洋河酒柔一样,不同的水土造就了不同的酒,可以说酒就是一种土特产。而新中国成了之后,酒类归属轻工业部管,也就是归到工业产品里面,如果酒类产品属于农副产品,出口的困难就会小一些。”曾宇分析道。
 
第四,搞不懂各国的酒管政策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政府对酒业的管理十分严格:比如,美国酒类管理分为三个层次,德国实行烈酒专卖,法国商业部根据法规对酒业零售发放4种资格的零售牌照;加拿大各省对酒类的销售均实现许可证的管理制度;俄罗斯、日本等国对酒的酿造、销售等都有相应的规定,也就是说普通的外国人很难有机会接触到中国酒。
 
中国商务部原副部长张志刚认为,中国酒业在国际市场方面的潜力巨大,借鉴欧美一些国家对酒业管理的经验,可以打开我们进军海外市场的思路和眼界。
 
比如,法国白兰地和英国威士忌在全球约200个国家和地区销售。他们高度重视产品质量,英国通过立法对苏格兰威士忌的原料、成分、制订标准等做出严格规定,每年投资大约20亿英镑改善苏格兰威士忌在生产、装瓶方面的基础设施,并支持中小酿酒厂发展。
 
同时,注重保护知识产权,比如,法国政府相关行业协会和生产企业非常重视白兰地原产地的地理标识和知识产权保护,英国在全球追踪和打击侵犯苏格兰威士忌知识产权的行为。
 
笔者认为:“一带一路”的伟大构想为中国酒业走向世界提供了宝贵契机,然而我们在品牌国际化,产品国际化,渠道国际化,市场运作国际化方面要补的课还很多,一方面可以学习借鉴国际酒类大品牌的经验,同时也不能丢掉中国酒的特色,这样才能走出一条中国酒业独特的国际化之路。
来源:农特产大数据
转载未获授权,侵删
    
    企业概况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2-2017 河北御宴坊酒业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冀ICP备17028523号